最近自己在发今日头条。
一开始状态是,发了就不管了,就没把它放在心上。
正因为没有期待,所以当看数据发现还不错,惊喜满满。
连续出现好几次没期待但有惊喜之后,慢慢地,我的心态变了。
我在写文章的时候,开始提前想象它是否受欢迎,预判这篇文章的数据。但是,这几篇文章的数据都很差,一度打击了我继续写下去的信心。
我发觉了自己现在这种心态变化,于是,在最新的文章发布之后,我抑制住自己想看数据的心情,一直忍到第二天下午2点之后数据更新了才去看。
结果,数据更差了。

现在我的情绪很难受。我急需自我剖析。我意识到,这次我压抑自己想看数据的行为,潜意识里,也是另一种期待的表现。我期待着,在我不看的这些时间里,阅读量涨了很多,又给我惊喜。
可现实又给了我当头一棒。
在心态变化的过程中,我发现,写作的目的渐渐变了。
一开始,我的目的是:
主要是锻炼写原创观点文章的能力,比如看完一部剧/一本书,如何得出一篇读后感/看后感,就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内容引发思考和观点阐述。
但现在完全颠倒过来了。现在我以数据和收益为主,写什么内容反而成了次要,内容成了获得数据和收益的工具。
我被数据和收益裹挟了。

如何调整现在这种心态呢?我简单梳理了以下几点:
1、 探索阶段,不要急于求成。
我现在处于运营账号的初级阶段,目前还未探索出大家喜欢看的内容,所以每一篇文章,不管它的数据如何,高或低,都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探索需要时间。
我之前看到有人分享,做了几天文章就爆了、7天增粉上万之类的,这造成了做自媒体很简单的一种错觉。几天就爆,也有时机和运气在加成。在不知不觉中,我也被这种速成心态所影响了。
普通人做自媒体账号,前期阶段,一定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探索、去试错,在数量的积累下挖掘出适合自己的一条道路。
2、 认清现状,明白数据代表的意义。
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很容易陷入一个评判误区,即数据好就说明内容好,其实不然。
数据只是其中一个评判工具,数据好说明内容能够引起大多数用户的关注和讨论。为什么大家都要蹭热点呢?就是因为讨论量高,看的人多,有话题性。
如果我们写的内容比较小众,看的人很少,数据低也很正常,这不代表我们写的内容不好,可能是话题选择原因。
3、 明确目的和方向,不要丢失初心
回归我最开始发文的目的,是为了练习写作能力。我发现,最近这段时间的文章,使我写原创的能力有所提高,这是可喜的结果。
希望自己能够一直保持初心,把数据和收益看做是发文章的附加内容,心态放平,才能专注于提升自己。写得好了,还愁没有数据和收益吗?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nliuo.com/28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