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如何建群组,qq如何建群组手机?

写在前面的话

这个群的成员,是由衡庐在人生各个阶段的好朋友组成。

这样建群的好处是:几乎所有的群成员,都是衡庐比较了解比较信任的人,因此基本上可以童言无忌。

有句古话:朋友还是旧的好,叫做衣不如新,人不如旧。原因就是旧的朋友,因为知根知底,因为岁月沉淀,信任度会比较高。

上次汪兆平来上海,说对衡庐此前在群里提到的一个观点很赞同。

就是到了50岁这个年龄,忽然发现,与其想着结交新朋友,还不如把老朋友维护好。

从性价比看,维护好老朋友所需要投入的成本,远比结交新朋友的成本低,但效果要好很多。

回顾人生来路,其实有许多老朋友,因为缺乏沟通,时间久了以后,逐渐感情淡薄,双方愈行愈远,直至失去联系,这种情形很是可惜。

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

经常电话沟通,可能容易打扰到对方。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一个类似衡庐随笔这样的群。

你可以在群里不说话,但我最近在思考什么,我的一举一动,你会默默关注,这就足够了。

因为最起码我们仍然互相知道对方的音讯,心意相通,所以感觉上并不觉得陌生。一旦哪天相逢,还会有许多话题,不至于相对无言。

这句话,适用于群里所有人。

朋友之间是需要交流的,交流是需要平台的。我并不要求你发言或者回应,我只把我想表达的想法在群里发出来,相当于一个小范围的朋友圈。

你可以评论,也可以点赞,也可以不语,这些都无所谓,只要你接收到了我发出的讯息,这就是交流,就有其价值。

有时候,经常看到头条里一些年过50的人说,自己有时候想找个能说知心话的人,翻遍电话本,犹豫半天找不到一个人。

因为朋友都有家庭,可能会打扰到对方。但人的情感有时候是需要一个倾诉或者发泄对象的,不然就会感觉到寂寞。

你的想法和心情,需要一个分享的对象,这个群就可以充当这样一个替代物。

所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愁。

什么样的人能够知我呢?搜索了一圈,发现还是一些老朋友。

因为他们和你有共同的人生经历,有共同故事,处在同一个年龄段,以及同一个社会阶层,所以你的许多感受,他能够听懂,也只有他能够听懂。

比如,为什么要把陈绪文拉到群里?可能陈绪文自己都觉得奇怪。

其实衡庐和他已有几十年没有联系了,他会觉得衡庐此举不甚明白,一时之间,不知是何用意。

那里因为,衡庐在回忆自己的人生时,发现从6岁上小学,到11岁上初中,这个阶段的好朋友,记忆最深的且仍然还保持微信联系的人,只有陈绪文。

从某种意义上说,陈绪文是能够证明衡庐小学在纺机念书的一个重要证人,缺他不行。

陈绪文的母亲,与衡庐的父亲当时同在纺机供应科。他的父亲陈保车,也是纺机的同事,与父亲熟识。

陈绪文是衡庐认识的第一个纺机子弟,是衡庐到纺机上小学一年级认识的第一个朋友,也是一年级的同桌。

两个人曾一同坐纺机货车陪父母出差到武汉,那是两人生命的第一次远足。

所以,他与衡庐,在冥冥之中有一种人生渊源。

那一年,衡庐才6岁,陈绪文7岁。

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两人都是同一个班级,衡庐那时经常到陈绪文家里玩,掏泥巴玩弹珠看小人书,等等。

这些事,也许陈绪文已经忘记了,因为那是1978年到1983年之间的事,距离今天已整整40年。

1983年以后,衡庐与陈绪文的联系逐渐减少,因为衡庐留级了。

一直到2018年,两人才重新恢复联系沟通。这个时间跨度,有点大。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nliuo.com/7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