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自媒体做大,怎样把自媒体做大一点?

司马南老师的话题能力超强,总结起来有以下特点:

怎样把自媒体做大,怎样把自媒体做大一点?

一是“树大招风”型。让司马南老师出名的作品有痛扒联想,找茬莫言,质疑张文宏。这些选题有一个共同特点,名人名企,树大招风,自带流量。

有人质疑:国内比联想大的企业多了,奈何司老师对它情有独钟?这里补充说明一点,大,只是选项之一,眼大无神白费力。“神”就是话题的含金量,有议论、褒贬价值,类似于明星的绯闻、糗事。无绯闻,不明星。绯闻能增加关注度,引流量。联想集团恰好具备了“绯闻特征”,满足了人们联想的空间:谈情怀时,它打民族牌;要它拿出点情怀时,又打国际牌,转弯抹角“坑”中国百姓,招人议论惹人恨。

招人议论惹人恨,满足了话题的吸流要素,势毕产生一呼百应的“群殴”效应。

当然,做话题要“师出有名”,司马南老师给自己“出师”冠以响当当的名头一一“爱国反美”。上得了台面,才能堂而皇之、肆无忌惮地“做大做强”。

对联想,没有比“追回国有资产流失”更能体现出“爱国情怀”的了。质疑莫言、张文宏,也是打的“反美爱国”的牌:同样的配方,轻车熟路。

怎样把自媒体做大,怎样把自媒体做大一点?

从质疑联想尝到了流量甜头,司马南老师摸索出了一条捷径:围猎名人、名企,事半功倍。

可见,说啥,比说得好说得对更重要。

二是遴选痛点,煽动情绪。世上无完美之物,凡国家,各有各的痛点。

庞杂纷繁的痛点,孰轻孰重,如何选?

不唯体量、不唯轻重、不唯性质,凡与百姓休戚相关的痛点就是“大”,凡与人们切身利益紧密关联的,就是“重”。循这一思路,痛点话题当然要落在医疗、就业、上学、住房等方面,都被司马南老师适时收入囊中,结果就是“仗义执言”、“人民利益代言人”,叫好声一片。

有人存疑:如果真是正义之士,没必要天天围绕大型企业、知名人士抒发“爱国情怀”,聚焦百姓,为他们所受不幸发声,岂不更直接?

但,这种纯粹替百姓发声的公益性质的行为,却和钱包过不去。

三是制造噱头,调情粉丝。司马南老师虽年过耳顺,却有颗躁动的心。“我因为说了句‘新冠没有特效药’,被人堵在胡同死角爆锤,“让你多嘴,让你多嘴,让你多嘴”,调情的事说三遍。

再早,司马老师也曾发微博说提醒世人,哪天司马南老师出了意外,大家不要相信司马南是自杀的言论!这惊悚的提醒,仿佛在看一部希区柯克的悬疑片。

储殷教授也是这方面的高手,擅长与粉丝调情互动,比如晒他在头条号收益的截图,和朋友聚餐涮羊肉。

作家周国平说:调情需要旁人凑兴。还说,当众调情是斗智,是演剧,是玩笑。

“调情”选题,是那些有着百万、千万粉丝大V的“专利”,以呆、萌可爱的形象换流量,小编切勿复制,他之蜜糖我之砒霜。

四是把握界限,见风使舵。最近1000多博主被禁言或永久禁言,但没有司马南老师。按说以他那些“游走钢丝”的话题,常常让外行人惊掉下巴、替他捏把汗,居然没被禁言。主要是他对话题界限把握得精准,多一寸越界,少一寸缺憾。

还有一个补救的办法:实在扛不住,删贴。找茬莫言的视频,在光明网官方账号发布了《莫言研究的一次重要集结》文章后,视频内容下架。

怎样把自媒体做大,怎样把自媒体做大一点?

无独有偶,去年12月24日,光明网转发了一位正义作者“明叔杂谈”的文章:《大疫之下,网络大V应该成为中国社会团结抗疫的推动力量》后,司马南老师也把相关文章下架一一识时务者为俊杰。

怎样把自媒体做大,怎样把自媒体做大一点?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nliuo.com/26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