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13场新闻发布会上,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庞星火介绍,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面临境外、京外输入及“五一”假期人员流动增加等多重风险,防控压力持续增大。要采取最果断措施,以最快速度管控风险、流调溯源,坚决阻断病毒传播链条。而在数据层面,在昨天新增14例本土确诊病例和5例无症状感染者。已经达到了42例了。

数字看上去并不是太多,但是带来的压力却不小。一方面,经过了多次变异之后的奥密克戎病毒传播起来实在是太厉害,稍微有正面的接触就会被传染,甚至在外地还出现了挖野菜也被气溶胶传播而感染的例子,听上去都是匪夷所思的,而上海如今依然在暴增的病例同样也说明了这一点。另一方面,与前不久东城区某小学出现疫情一样,这次又是出现在学校,朝阳区的汇文中学垂杨柳分校。要知道,学校里正是人群最密集的地方,孩子们的火力壮,天气又热了,能准确戴口罩的不太多吧,因此一旦控制不住的话,很麻烦。第三方面,就像发布会上提到的,“五一”黄金周就要来了,尽管一直都说的十分必要不出京,而且大多数人也都是这么打算的,但是五天小长假不可能都闷在屋里,因此京郊游、露营等都是十分的火爆,人群在北京范围内的流动会十分频繁的。基于种种原因,无论是官方政府还是个人,都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有一个自我加压的意识。
有压力是好事,但是这种压力一定是需要来自科学的、理性的分析预判才行,而不能是各种自媒体制造的恐慌带来的压力。从昨天下午开始,这种“恐慌”开始在微信群和朋友圈里蔓延。各种未经证实的言论满天飞,最典型的就是北京要封城,然后就是呼吁大家去抢购囤物资等等。就在今天上班时,在外地的大学同学在群里发了一篇自媒体文章《今晚,北京的超市》,并艾特了我们北京的几个同学。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用春秋笔法详细地报道了北京某超市的情况,排队的人挤在一起,货架上空空如也……尤其这标题起的,难免让人浮想联翩。很快,另一位北京同学说“胡说八道,我昨晚去超市,货源充足的,如果说是朝阳区某个别的超市还有可能”。很快,这种抢购囤货是言论就像病毒一样,迅速蔓延开,有很多人加入了囤货的行列。
也许是看到了上海的情况,于是大家都开始未雨绸缪起来。但是我想说的是,有必要吗?用脑子想想,完全没有必要啊。最基本是逻辑就是,去年作为全国有名的蔬菜批发市场的新发地疫情可是严重的很,但是耽误我们买菜了吗?为什么?因为这里是首都,是一个必须保证不能出现问题的城市。诚然,上海这次疫情闹了很多笑话,但是北京和上海在这一点上是完全不同的。咱北京市民的格局就在这里。
值得欣慰的,再次打开那篇文章已经被删除了。与此同时,很多超市的公众号也都及时发布了文章,货源满满的,全力以赴地保障供给。想想也挺累,超市又要保障供给还得打好舆论战。那么,对于那些制造恐慌的自媒体,有关部门还是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如果说疫情影响跟不上,那么秋后算账也是可以有的。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nliuo.com/24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