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蛐蛐!每次和朋友亲戚谈到纯艺专业的时候总是会被问到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那毕业以后做什么呢?
确实,社会和科技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已经很少有哪个岗位专门需要一个用手画画的人了,纯艺专业毕业的大家多少都有点怀才不遇的困苦。
如果不想转行,坚持自己想做的创作,那就不得不走向艺术市场,成为一名艺术家了。
此处需要一些内容补充,网络上好像对艺术家这个词有很大误解,这里我们所说的艺术家只是一种工作称呼,可以理解为做艺术创作的人,一些年轻还在发展的还没做出很大成就的艺术家,被称为青年艺术家,有很大成就的艺术家一般会被尊称为大师。所以“艺术家”这个词不同于“数学家,文学家”这种荣誉称呼。
既然选择成为艺术家,那有些话就不得不说了。
年轻的你以艺术家的身份踏入艺术市场,那你其实只是个生产者。还是最底层的那种,相当于社会中的家庭小作坊。

在前期阶段你是很难随心所欲地创作的,因为客观条件随时都会限制你。
最简单的问题,你勒紧裤腰带做了一件自己想做的较大体量的作品,在有人愿意购买收藏之前,你放哪?家够大吗?不是,你有家吗?你总不可能放在大街上吧?

川田忠,《椅子》
没错我说的就是我自己,我当年花了四万块钱做毕业创作,现在已经在垃圾场了。
我家也只是个普通家庭,这四万块钱也是我一边上学一边打工挣来的,是我一口一口攒下来的。好嘛,打水漂了。其实也不只我一个人这样,每年能把毕业作品卖出去的人少之又少,装置、影像类能卖的一个手都能数过来。

我的毕设作品 《In God We Trust》
如果你想继续在这个领域有所发展,卖出更多的作品来支撑自己创作,那你绕不开一类人,那些学艺术管理毕业的同学。
至于他们大学学啥,因为我也没真的读过这个专业,不过我有学这个专业的学弟,我让他介绍一下他们学校,好家伙那小词用的,一套一套的,到最后都把我给说心动了,恨不得当场报名他们的学校的研究生。
这种场景我也不是第一次见到了,我在全院选修课上曾和一位本院艺管专业的同学组队,从前期拟订团队主题、中间督促我们制作进度、拍摄效果图,再到最后用精美的PPT和自信飞扬的演讲技巧在摄像头前把我们小组成员各做各的的作业成品串联包装的花里胡哨的讲出的那一刻起,说实话在那一瞬间我有点心动了。
这就是这类人才在艺术市场里的作用,简单来说,他会用一些包装手段来包装艺术家和作品,帮艺术家把作品卖出去。
当然了也不光是耍嘴皮子,光会耍嘴皮子的那叫销售。
这些同学毕业后会进入艺术市场的各个环节,所以包装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策展展出作品,运用自媒体增加曝光,帮艺术家和商业公司牵线搭桥,策划大众参与度高的艺术活动,结合作品制作平价周边文创等等等等。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的目光总是欣赏艺术家的奇思妙想和才华横溢,却总忘记其背后的推手,其实灯光下的艺术家们背后也有忙前忙后处理细节的艺术家助力,也有联络资源的艺术经纪人,有用心策划每一次展览的艺术策展人,更有给我们观众保障完美观展体验的所有美术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
这么说有点抽象,我给你们举几个例子,你看,我们作为普通人,买不起村上隆的版画作品,但是我们买得起印着太阳花的巴黎水!对吧!那大家有没有想过是什么人在巴黎水公司和村上隆之间牵线搭桥的?

村上隆班花

村上隆限定巴黎水
再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我去看了红砖美术馆徐冰老师的个展,徐冰的这次艺术项目是发射了第一枚火箭命名为“徐冰天书号”的火箭,这也是世界第一枚以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命名的火箭。在展览纪录片中,徐冰老师提及自己并没想到自己的创作会和太空科技扯上关系但是在其中前线的策划者却敏锐地嗅到了其中的价值。

再比如日本的越后妻有大地艺术季,一个空心村却被策展人以大地艺术这样方式重新焕发活力。荒凉空置的房屋被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用自己的作品填满,艺术家拥有了一个能够随意发挥的空间,观众享受了艺术家创造出来的视觉奇观,当地也得到了发展和振兴。

《鲜花盛开的妻有》,草间弥生
再比如卡塞尔双年展的创始人,初衷是打开一个窗口,让生活在闭塞环境中的德国青年看到世界上其他的艺术形式。如今已经成为世界最重要的当代艺术盛世之一。

其实作为一个学实验艺术学生,我写到这里时,不由得对那些德国青年感到羡慕,我由衷的希望中国的土地也能生长出自己的当代艺术盛世。让全世界最牛逼的大艺术家也争先恐后地来我们的国家搞创作,我们也能不踏出国门就能享受到不同思想领域最优秀的艺术作品。
所以!不知道我屏幕前有没有学艺术管理的同学,或者准备学艺术管理的同学,我想跟你说,我看好你呦!
这期就先和大家聊到这里吧,同学们要是有什么其他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和私信咨询我哦,拜拜,我们下期再见!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nliuo.com/23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