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着烈日,冒着大雨,迎着狂风,摆摊的日子开始了。心中悠然生出记录这段摆摊经历的想法,用文字来触及这古老而现代的谋生方式或者说是最初的创业方式。

开始一种生活,就要弄清楚这种生活方式的源流。通过探寻古老书籍,追溯摆摊文化的源头终究是没有确切的印记,我想摆摊这种交易方式应该起始于原始人类初步进行交换的时候,人类社会有了剩余物品的时候,为了能够得到自己的生活所需,开始用自己的剩余品与别人进行交换,从而得到自己所需的物品。随着交换群体的增多,人们需要固定的场所方便交换的进行,在固定场所人们摆出各种自己的剩余物品供其他人选择。

我们都知道物与物的交换是最初的形式,也是货币形成的基础。由此推理摆摊这种原始的人类社会活动对货币的形成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摆摊这种原始的人类活动对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更是发挥了极大的影响。原始摆摊文化丰富了人类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延续了数千年,现代人类依旧怀念这种古老质朴的交易方式。我想不论现代货币形式怎样发展,历史的长河都不可能把摆摊文化这块顽石消磨成粉末幻灭掉。只会越磨越光滑越圆润。

摊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河流的清洗,已经塑造形成了她自己的本色:拥挤的人群,高亮的吆喝,自由地聚散,面红耳赤的讨价还价,琳琅满目的物品,给了参与其中的非贵族的人们应有的乐趣。“地摊上的历史不仅终究也还是历史,而且,也许正由于没有被蒙上庙堂的荣光,反而因为保留了一份原始质朴,而更加真实可贵。”王金昌在《从潘家园翻出的历史》如是说。在我国摊文化历史的长河中已经延续了几千年,唯一一次的断流,属于一段荒唐的年代,文革时期摆摊被扯上了资本主义的尾巴,尾巴被割掉了,那个年代摊文化短暂的歇息,随后就不曾间断过。不知这等荒唐的事情是否还会重演。但愿不要重演。

现在,为了建设所谓的文明社会,摆摊已经被扣上影响市容的帽子,催生了一批所谓的城管,并演绎成了城市中特有的“猫捉老鼠”游戏。城管和摊贩之间的斗争从此开始了。华夏大地上时不时地会上演猫鼠大战的闹剧。摊文化的空间挤压得近乎于扭曲。除非冠于优雅的名称“特卖会”,“团购会”,“展销会”。摊文化的原汁原味已经消散得无踪无影。

摊文化何去何从?何时才会拥有自己的合法帽子。养活了一批人却给自己的身份带上了不明不白的帽子。欣慰的是有些地方政府已经认识到摊文化在我国现实国情中的重要位置和其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具有关媒体报道称昆明市举办了一届“地摊文化节”,姑且不论文化节的成与败,功与过,这是多么令人欣慰啊,总归给了地摊一个合理的身份名分。

地摊文化因其草根的无法再草根而埋没在高楼大厦的金碧辉煌中,然而其却一直在孕育着商业的奇迹,阿里巴巴掌门人马某坦言其的地摊创业史,温州项氏百货有限公司总裁项先祝的地摊箱包史成就了其事业,此等事例比比皆上,地摊孕育出许多商业巨亨。梦想无处不结果,生命因地摊而大放光彩。地摊给了我们最原始的最直接的锻炼机会和资本积累途径。

对于无任何家资的我来说也具有莫大的吸引力,梦想转入地摊变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希望地摊能够照亮我的梦想,给我前进的力量。地摊给怀揣梦想的人提供的便利和锻炼,更是吸引了不少职场人士选择其作为磨练的方式,“练摊”也加大了职场人士在职场上的竞争砝码。业绩因“练摊”而飙升。

不同的人,地摊有着不同的意义,地摊给了人谋生的方式,丰富了许多人的物资生活,同时也演绎了许多创业的奇迹。地摊文化绵延于此,微薄的生命在此或平淡无奇或尊名显贵。
地摊文化的魅力就在于因小积大。偏居一偶的淡漠到登堂入室的显贵尽藏玄机于此地摊。
——《摊日记》将记录,发现,总结,表诉地摊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一直通向梦想的大门。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nliuo.com/22164.html